小确幸の图集
458张图片
麒麟之翼
#传统微刊#【第一期·剪纸】剪纸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汉武帝思念其已逝宠妃李夫人,命请方士招魂,方士夜设帐幔点起灯烛,纸刻夫人像,映出其人影。汉武帝隔另一帐中远远望见,似李夫人形貌,于是愈加悲切,有诗为证:“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来迟”。
#传统微刊#【第三期·诗经】看到植物画册,回家翻出了诗经,不厚却落满了尘埃,烙印着满满是时间的陈旧。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如此直述,不虚假、真情流露。这大概就是我爱《诗经》的缘故了。它之中诸种植物何尝不似信物般,给现代的你我,予以那时候直白的联系。
#传统微刊#【第四期·朱子深衣】朱子深衣,汉服中深衣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其制式每一细节都融入了礼仪教化的理念,耐人寻味,衣冠于国之治,体现于斯,由此怀想我华夏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传统微刊#【第五期·汉字】汉字为上古华夏族人所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及秦朝小篆,至汉朝隶变,至唐代楷化为正楷……犹记儿时,日日书写皆用汉字,虽非正体字,却也算固本,而今机械代替书写,实堪忧焉!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骄傲,重拾汉字之美。
#传统微刊#【第七期·扇面画·团扇】《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扇柄不长。团扇系中国的发明,又名纨扇,而后传入日本。
#传统微刊#【第九期·印章】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印章的出现和使用始于商代。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物件、简牍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而官印又象征权力。继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后世多用于书画题识。中国的雕刻文字,由此辨倪端。方寸天地,凸显印章之美。
#传统微刊#【第十期·竹】竹有节,有千节,虽清瘦,却挺拔,风过不折,雨过不浊,千磨万击仍坚韧。苏子曰:不可居无竹。今偶然看到这样一段话,颇为认同:某日,与友闲聊, 他言及:「男儿该有气节,女子应具气质」。我附一句:「竹如君子,梅似佳人」。笑对苍穹 ,还归四字: 君当如竹。
#传统微刊#【第十二期·捣衣】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这样两句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以及李白诗里也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其中都提及了一个词:捣衣。那么什么是「捣衣」呢?所谓捣衣,绝非乡村小溪边妇女用棒棰拍打衣物以除垢……寻访千年捣衣声,探索捣衣之工艺。
#传统微刊#【第十三期·绢人】绢人,即用丝、绸、纱、绢、罗、绫等材料做成的美术人形。绢人艺术起源于中国北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民间开始出现「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的布偶,这应该是最早的的绢人的雏形。其工艺精湛,老少咸宜,可称为中国的「绢人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