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美图
147张图片
Alicia3698
【红地四合如意云凤纹织金缎】——明中期,长276.5厘米,宽73厘米。红色经纬线织五枚三飞缎纹地,上用片金线织出明代所特有的彩云造型—四合如意云纹,并间以自然洒脱的飞凤纹。 《此缎表面疏朗、光滑有韧性,显花效果好,纹饰结构紧密。织金缎又名“库缎”,是以经线加捻较细,纬线无捻较粗,并以片金线为纹纬显花的缎,被按习惯统归入云锦类,宫廷中通常用作垫料。中国织绣业使用金线、金箔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就有用金箔、金线于织品上,宋以后织金工艺则得到较大的发展。》
清 金质头面首饰 (一组十三件),字面累丝,簪头可灵活拆下。 小花簪一对,镂空累丝花瓣,碧玺为蕊。 金质护指一对,尾部焊接一只青蛙,小巧可爱,蛙头朝向指尖,护指主体纹饰为莲花纹,铺鱼子地。 茄形耳环一对,茄子素面,与钩弯成环形,惟妙惟肖。 金镯一对,镯尾为两对称如意窗,窗中有两人物,镯身镂空累丝,点缀如意法宝和金珠点点。打有“元吉”戳。 长命锁一件,正面以鱼子纹为地,上饰花草纹,打有“祝三多”三字,背面为莲花纹。打有“元吉”戳。 尺寸不一;
【红地四合如意纹天华锦】——明,长207厘米,宽75厘米。红色经纬织三枚左向斜纹地,以各色绒线为纹纬,采用长跑梭和分段换梭工艺织草绿色方棋格纹为基础,并以品月色方棋格纹呈对角状与这相叠,构成横向,纵向交错排列的几何形骨架。内填织宝相花,团形朵花,四合如意等纹样。《天华锦是宋式锦的一种,源于宋代“八达晕”锦,也称“添花锦”,“锦群”。以圆、方,菱形等几何图形作有规律的交错重叠,内饰多种纹样,并在中心处突出较大的花形,形成变化多样的满地锦式,素有“锦上添花”之美誉。》
【簪】柿柿如意纯银花丝柿蒂纹纯银发簪- 水墨江湖 『一年景系列』历史上柿蒂纹的形态多样,都具有圆润与方正结合的美感与内敛含蓄的气度,再加上四瓣又似后世的如意,花丝贵在轻盈灵巧,繁华雕琢固难堆叠,疏而有致也是不易。花丝工艺又称为细金,累丝工艺,是将金银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由一根根花丝到完整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此传统金银工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乾隆 粉彩缠枝花卉双龙耳瓶”H29.8CM。此瓶自下而上共七层纹饰,圈足外侧矾红描金绘卷草纹为边饰,瓶腹上下部分以粉彩绘蕉叶纹和如意云头纹为辅助纹饰,瓶腹主体纹饰为粉彩缠枝花卉;颈部亦饰粉彩缠枝莲纹,口沿外侧绘如意云头纹;每层图案之间,以金彩绘边线作为间隔,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布局紧凑,疏密得当。底部六字矾红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 乾隆 黄地粉彩福寿活环双耳瓶(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 高26.6公分 口径7.8公分 底径9.6公分、器颈饰夔形双耳带活环,口沿及活环皆涂金。外壁黄釉色地,粉彩图案。口缘下画一周如意云头纹,颈饰红蝙蝠、缠枝莲花。肩饰回纹,加饰缠枝莲花及寿字。腹部画缠枝莲花和蝙蝠,底边饰莲瓣纹,足圈饰回纹。器内及底均施湖绿色釉,底红料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
【石青色寸蟒妆花缎袷朝裙】——清雍正,清宫旧藏。尺寸:身长135厘米,肩宽36厘米,下摆宽208厘米,左开裾长102厘米,垂带长80厘米,宽6厘米。朝裙圆领,大襟右衽,无袖,腰栏作襞积状,上衣下裳相连属,后背垂带二,裾左开。上用红色团龙织金寿字纹间四合如意云纹织金缎,下为石青色寸蟒妆花缎。裙襟缀铜鎏金光素扣四,铜鎏金錾花扣二。裙上部内衬湖色素纺丝绸里,中部为单层,下裳为袷层。下缘饰海龙皮和团龙杂宝纹织金缎及三色平金边。『此朝裙为后妃礼服,其设色分明,织工精细,提花清晰,构图新颖别致,为清雍正朝的典型作品。』
元龙泉窑刻花梅瓶。龙泉窑在元代有自身的一些特色,如梅瓶的梯形小口,釉面加厚,此梅瓶即有鲜明的元代特色。梯形小口,肩部刻有如意纹,底径装饰蕉叶纹。通体罩粉青釉,满布小开片,含蓄淡雅,深沉内敛。美国福瑞尔博物馆藏。
【黄色绸绣勾连花果纹座垫面】——清乾隆,此座垫面呈长方形,裁黄色素绸缝制而成。正面居中绣勾连莲花,枝叶连续展开,勾连不断,柔婉多姿。花叶聚拢,环绕盛放红莲,以表“生生不息”莲外枝蔓组合而成贯套如意,又满绣灵芝、水仙,海棠,葡萄以及万字纹,以祝“万福”“灵仙富贵”以及“福寿万代”的多重吉祥寓意。四边装饰缠枝红白双莲,间以海棠,灵芝,以及万字纹为点缀,与中部团花相呼应。配色雅致,绣工繁而不乱,平齐光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