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
12张图片
佳佳佳音0902
《十五朵 向日葵》 细心研究梵高的《向日葵》,便能发现借鉴了米勒的《雏菊》。在《雏菊》中米勒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阳台上,同样梵高谙熟这些。因为名字出现在画面上太突兀了,几乎破坏了整个画面的感觉。所以米勒小心翼翼的用一个线包的绳带掩映住,以取得融入画面的作用,这代表了这个花束是米勒奉上的!梵高也是这样做的,他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花瓶上面。
向日葵,一种在生活中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在梵高笔下却显得如此的不同凡响。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梵高就是用自己的激情,自己的灵魂来赋予向日葵以真正的生命的意义。在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中,纯粹的黄色系列,给人感觉完美又震撼。
《夜晚的咖啡馆—外景》住在阿尔时的梵高,迷上了画灿烂的星夜。入夜后,他漫步在街头巷尾,支起画架,将蓝色的星空、黑黝黝的房舍阴影,从屋子里流泻出来的温暖灯光,以及闪闪发亮如宝石般的星星,一一入画。这是梵高的晚期作品,用了他最喜欢的蓝色与黄色作为主基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星空》。不同的是,画中的夜晚并没有给人压抑之感,而是多了几分和谐欢畅。那时梵高的心情应该是自由快乐的,暂时忘却了生命的孤独。
"当我望着天上的星星时,常常产生好像地图上代表城镇的黑点的幻觉。我问自己,为什么天空中闪亮的点,不像法国地图上的黑点那样容易接近呢?我们可以搭火车到塔拉斯康或者卢昂,我们却不能到星星上去。……所以我想,霍乱、肾结石、肺结核、癌症可能是去天国的旅行工具,一如船、汽车和火车是地上的旅行工具一样。寿终正寝者,就是慢慢步行到天国去的。" 梵高再度尝试夜景之作。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互相响应。这种光线的处理方式,反应了梵高独特的视觉美学。而画中使用分色性的笔触,可以上溯到"拉杰特塞纳河大桥"的作法。
《塞林莱斯大道》梵高自创的短碎笔法在这幅画中展露无遗。梵高在阿尔勒时期的色块运用,在此全转成了线条。中置的柏树主控整个画面,道路、稻田、野草相互辉映。马车和人物的位置则有平衡画面的效果。 “这是一次最新的尝试。一颗星星发出了被夸张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现出玫瑰色与绿色的柔和的光辉,一些云朵匆匆掠过天际,天空下面有一条边上插着一些黄色长棍的道路,黄棍子后面是画面上显得较低的阿尔卑斯山;一家古老的客栈,它的窗户透出黄光;一株很高的、笔直的黑色丝柏;路上有一辆由一头带着挽具的白马拉着的黄色二轮马车和两个走夜路的人。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说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认为,普罗旺斯本来就是很浪漫的。”
1888年5月梵高在阿尔勒租了一间旅馆居住,因为它的外壁涂成了黄色,故被称为"黄房子"。画面上建筑物的右侧即是梵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户涂成绿色和黄色的部分)。在这一张画上,由广阔前景的土黄色地面,即向两旁延伸的马路,到小建筑物正面的硫磺色与一大片天空的绿色,这些颜色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色调的转移。这幅图画的主题不是光,而是感情。梵高的第一个念头是想把它画成一幅夜景画;"窗口亮着,空中繁星闪烁",可是在定稿中,他蓄意强调阳光通过巨大的空隙流进屋内的黑暗,所以整幢房子发出光亮。
梵高
梵高
梵高割耳后的自画像